越读越有获(赵金玉)
2022-07-07 15:07:51
一直以来就很喜欢听吴正宪老师的课,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是怎样评课的呢?读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从她的评课中我收获颇丰。
她认为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评课,以学生的视角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论教;二是注重与教师对话,使教师在交流与思考中互相启发,提出好的观点、好的方法,教师既是智慧的分享者,又是智慧的奉献者;三是注重方向引领,评课不应仅仅着眼于一节课在技术层面的设计,更要相信教师对课堂教学背后的教学理念及数学教育价值的讨论,使评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下面就我体会最深的几点谈自己的体会。
一、让恰到好处的提问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现在很多课堂,也包括我自己的课堂,在教学设计时会考虑如何提问,提什么内容的问题。仿佛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教学流程顺利地走下去,课堂上老师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答,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老师教完了,学生也学完了。这种高密度、低思考的问题对学生到底用处大吗?文中展示了《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授课者薛铮老师就设计了恰到好处的问题。在这节课中教师出示三角形的某一个角让学生猜图形,一连串的追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这还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它为什么不会是等边三角形?”给足学生想象的空间,迫使学生思考想出办法验证自己的想象。
由此感慨:好的问题彰显出了数学的本质,使课堂显得简洁而深刻。不露痕迹的追问能深化认识。问题是提高课堂思维含量、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因素。我们在问题的设计中要关注核心问题、启发性问题、连续性问题等的设计,真正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
一节课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往往老师们为了不浪费时间,怕学生的思考天马行空,答不到点子上,问题一提出,不容学生多想,一个学生答不上来,另一个学生也答得不对,马上就说,“请认真听老师讲”,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潜能不能发挥,探究新知的学习热情也被无情地浇灭了。那怎样才能既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又不浪费时间呢?在书中,我有了一些体会: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不是带着教案走向学生,而是引领着学生一起走向知识的乐园,用心地去上好每一节课。
三、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发展数学思维
看到这个案例时,我不禁想起上学期期末我校一二年级开展的“基于真实情境的综合能力测评”活动。感觉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数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要让学生的学习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展开。有思维含量的数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书中的很多案例让我们明白一定要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读这本书,我发现吴老师评课不仅仅站在教师的层面,评课堂的结构、评环节的实施、评习题的设计,她更关注教师是否把握了数学学科的本质,是否将自身的数学理解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准确对接。要认识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尊重、理解,是促进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吴老师的评课中,我感悟着她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体悟着什么叫“专业地读教材,用心地读学生,智慧地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