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为始,教好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有感(作者:王 静)

2021-03-12 12:52:24

    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上好语文课,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要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以及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充分进行了解。这个寒假,我认真地再次阅读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次阅读,让我有了不少新的收获,现将点滴体会记录如下。
    一、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新课标的前言部分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我认为,“以人为本”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品格以及健康的心理为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告诉我们在教学当中,要注重体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从已有认知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新课标提到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要让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见解的习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老师要加强指导,但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许多老师上课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在我校也已推广两年之久。在课堂上,常常会看到孩子们凑在一起针对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虽然形式一样,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大不相同。有的讨论其实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是我们对于小组合作的目的以及如何有序组织并不清楚。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放在首位的。我们教学的课堂首先应该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也应是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成员之一。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果的。同时,在讨论过程中的“合作”更是让学生的表达沟通、与他人协作等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的最佳时机。老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重视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注重积累、感悟、实践和综合学习,注重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既包括阅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不只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技能性的训练,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的提升,注重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这一切不应该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是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地展开的。比如练习书法,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养成。

    薄薄的一本新课标,蕴含的是学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培养目标及老师的教学指导方法。每一次读新课标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都会发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这本小书应该被每个语文老师反复阅读,细细体会字里行间所传递的讯息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