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业?如何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如何将教学与作业打造成一对优势互补、互相保障的“齿轮”?聚焦“双减”、提质增效,如何让单元作业设计可视化?长沙华夏学校一直在矢志不渝地探索着:从全员学习打卡王月芬博士的《重构作业》,办读书分享会促学习心得交流,再到组织四大学科组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作业设计大赛……华夏教研团队在作业设计研究的这条路上愈行愈远,愈久弥坚。
教学不止,研究不辍。这学期,我们的步伐继续向前。“编写一本华夏作业册”——我们决定要把它由一个想法变成现实。
一开学,四年级各学科组便开始分头行动起来。万事开头难,难在建构模型!华夏作业册,到底要设计成怎样的模板,既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思考,又便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和使用?我们也曾迷茫过。但是,只有真正做起来,才能缩短与梦想的差距。于是,我们立即组建学科研发小分队,开始着手模板的开发。
“单元作业,是课程视域作业观的实施路径。”究竟是按照大单元整合之下学习任务群来进行单元作业设计,还是基于实际教学情况来开展一课一设计?两种尝试之下,经过研发小分队的反复讨论,可谓“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最终我们发现:按课来进行作业设计才是符合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才能真正体现“作业即评价任务”功能和价值。
模板有了,板块敲定了。于是,我们就开始奔赴一场像科学家一样做研究的设计之旅。
为了确保设计的科学性、整体性、逻辑性,向银春副校长带领着我们重读《重构作业》《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课程标准》三本专业书籍,结合教材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提取单元大概念,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梳理出与之对应的要求,从而形成每一个“单元要点梳理”、“单元关键问题梳理”两张思维导图,它们不仅将我们的备课、设计和教学引向深度,更将我们的作业设计指向基于概念之下、核心素养之下的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和多样化。这两张凝聚着无数心血和智慧的思维导图,可谓我们开展教学活动思考和行动的指南!
学校课程知识只是学生整个学习内容的一个部分,如果要使学生能够建设性地参与社会,能够更好地完善并发展自己,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无法完成的,我们还要思考学校之外的学习机会,努力帮助学生寻找机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与社会其他组织进行协作,给每一个学生成为未来建设性公民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这便是我们进行作业设计的思考终点。
结合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以及专家的建议。随着作业设计逐渐走向深处,我们的作业模样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周末回家,学生带回的机械、重复性的作业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走进生活情境,充满体验感的实践作业。比如:
走向街头巷尾开展“保护环境”的社会调查,面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有话说;
走进田野山坡捡拾树叶写小诗,人人都有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就是天生的小诗人;
绘制绿豆芽成长日记,把细致而连续观察变成一份乐趣,培养科学家的严谨品质;
变身小记者围绕“预防近视”话题进行调查,关注身边的生活,自编版顺口溜让“保护眼睛”成为真正的自觉;
开发设计阅读单元整合学习单,轻松梳理故事脉络,体验神话的神奇魅力……
重构作业,意味着结构性改革,而非颠覆性改革。我们和重构作业,与其说是一次深厚的缘分,不如说是一场有关爱的双向奔赴:这或许是一种源于对教育研究深沉的热爱,抑或是一份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深爱,才能如此“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坚信:用研究的力量避免盲目,看懂现在就是面向未来!
好作业,因需而行,因生定策;
好作业,立足思维,层层进阶;
好作业,多元有趣,跨界融合;
好作业,彰显特色,尽展创意。
重构一份好的作业,道阻且长,我们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