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引擎。长沙华夏学校始终秉持“科研赋能教育”的理念,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教师在“问题导向-实践探索-成果转化”的闭环中实现深度学习与专业成长。4月中旬,学校开展2023学年微课题结题和2025年新一轮微课题开题的双阶联动活动,通过成果验收、经验提炼与方向调整,构建科研育人新生态,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微课题研究不仅锤炼了教师的实证研究能力,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实践,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上午,2023学年微课题结题活动在梦想馆拉开帷幕。11项微课题团队依次登台,通过5-8分钟的汇报,系统呈现研究成果。从“智慧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发”到“教学评视域下课堂多元评价建构”,各课题组以数据为支撑、以案例为载体,展现了问题解决的扎实路径与创新突破。
陈婧校长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强调“微课题要立足课堂真问题,让研究成为教学改革的‘显微镜’和‘助推器’”。向银春副校长从成果规范性角度提出建议:“过程性材料的梳理需更具逻辑性,突出关键证据链。”周湘文副校长则聚焦成果转化,鼓励教师“将研究经验凝练成可推广的校本范式,惠及更多学科”。评审团队现场查阅了装订精美的结题材料,结合《长沙华夏学校课题结题鉴定评估表》进行量化评分,最终11项课题全部通过验收。
下午,2025年微课题开题活动接续开展。八项新课题紧扣教育热点与教学痛点,涵盖“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学生自我领导”等前沿领域。各主持人从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阐述,彰显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
评委们围绕课题研究“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两大核心展开多轮递进式追问。陈婧校长强调,微课题研究需构建“宏观战略-中观布局-微观执行”三级思维框架,尤其要立足学校建设、教研组成长等具体场景,精准锚定亟待突破的现实痛点。向银春副校长则从课题价值维度切入,以“真命题验证三问法”(即问题是否真实存在、解决方案是否具备可操作性、预期成果是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为标尺,引导各团队对研究命题进行深度审视。通过“靶向发问-现场答辩-策略优化”的互动,各课题组进一步明晰了研究框架与实施要点。
本次微课题活动既是对过往研究的总结与升华,亦是对未来探索的规划与启航。长沙华夏学校将继续深化“课题驱动”的科研机制,推动教师在“研中学、学中做、做中创”的循环中实现专业进阶,让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