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家长学院课程2023秋季学期第五期

2024-01-04 17:09:44
    “不提学习母慈子孝,提起学习鸡飞狗跳”,孩子不想学,家长逼着学,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孩子学习主动性,发掘孩子的潜能,让“我要学”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怎样才能让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024年1月4日晚,长沙华夏学校家长学院课程2023秋季学期第五期在梦想馆如期举行,此次讲座主题为“如何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有啥差别?“要我学”与“我要学”体现着学习者不同的认知倾向:“要我学”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下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我要学”是主体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是主动的学习。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从外因推动到内因驱动的一个转变,是学习者情绪状态的一个转变。因此,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尤其重要。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解放学生”,实现学生学习心态的有效转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如何改变?首先要了解激发学习内驱力的三个要素:归属感、自主感、成就感。内驱力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培养孩子学习内驱力,首先要了解它的形成原理。
    
归属感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对孩子来说,归属感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认同和包容。当孩子感觉自己在家庭中被关注、被理解、被认可时,他(她)的归属感就会获得充分满足,他(她)就会真正将自己看作家庭中的一员,努力保持自己最好的状态,其中就包括主动学习。
    
归属感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对孩子来说,归属感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认同和包容。当孩子感觉自己在家庭中被关注、被理解、被认可时,他(她)的归属感就会获得充分满足,他(她)就会真正将自己看作家庭中的一员,努力保持自己最好的状态,其中就包括主动学习。


    
自主感是指人们对某件事的选择、决策拥有掌控力和决断力的感觉,可以直接理解为“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拥有实际掌控权”。孩子在成长探索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保持在一个兴奋的高点上,有些事情让他们兴致高昂,有些则让他们意兴索然。如果孩子对于一件事没有自主决策的能力,而是被父母安排或命令去做的,那么他们就很难将其看作自己的分内事,自然也就很难做好。只有当孩子具备自主感,拥有了某些可以自己说了算的瞬间,他们才会对相关事情担负起责任,并且积极主动地去完成。
    
成就感是能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孩子自主选择是引导学习的第一步,而后续的学习过程则需要成就感的支撑。需要注意的是,成就感强调的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感觉自己能不能做到。它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对于一件事的完成至关重要。成就感培养的是,当孩子面对新事物时可以对自己说“我能行”,而非“我做不到”。
    
了解了内驱力形成三要素,“后双减时代”,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拥有归属感、自主感、成就感,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呢?

一、正面语言:无条件接纳的归属感
    无条件接纳指的是父母接纳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本身有无限价值,有自己的尊严,与孩子的相貌、才能、成就、社会地位无关。“正面语言”,即带有积极色彩、能起到宽慰鼓舞力量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接纳。不管面对孩子的什么问题,家长都应尽量使用正面语言去教育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父母无条件地接纳,从而产生一种归属感。

二、选择式提问:小步放权,逐步自主
    很多时候,提到给孩子放权,往往家长会想到孩子会放飞自我、麻烦加倍的局面。其实,正是因为父母不相信孩子有自主决策的能力,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行为管控过多,造成了彼此间行为关系的失衡。而不讲求方法的放权,更加剧了双方的认知矛盾,给孩子放权,可以先从一小步开始,例如,试着用选择式提问,如“先做……还是先做……你自己决定”的句式,往往能让孩子在有限的选择发挥自主能动性,让孩子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负责。

三、 启发式提问:充分放权,享受自主
    当孩子逐步可以自主管理自己后,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更充分的自主权,由选择式提问改为启发式提问。如果我们试着用启发式提问跟孩子沟通,让孩子产生自主思考的过程,让孩子将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事情,寻找解决方法,同时,他也能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倾听的。当孩子认为自己可以做主,会更有责任感,更愿意付出努力,而不是觉得自己在接受别人的意志,从而把精力都用在和家长的对抗上。

四、激励式刻意练习:小目标产生成就感
    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家的孩子玩游戏时往往不用教自己就能学会,有时还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游戏之所以能让孩子们上瘾,很多时候是孩子在游戏环节中获得了“我能行”的满足感,这极大地鼓舞了孩子玩游戏的斗志。家长们不妨模仿游戏的设置,把游戏中的美好体验转移到学习中。


    在孩子遇到学习瓶颈时,我们可以分两步:第一步,分解目标,刻意练习;第二步,及时鼓励,适时激励。如果孩子能从学习过程中持续得到成就感,那么他学习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但是,需要注意:激励方式需要孩子自己认可,而且不要让这种外部激励变成主导。
    总之,想让孩子主动学习,家长平时要多使用正面语言,让孩子获得归属感。从选择式地提问到启发式提问,让孩子获得自主感。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刻意练习,获得成就感。当孩子有了归属感、自主感、成就感,孩子就有了对学习的内驱动力,也就变成了“我要学”的“别人家的孩子”。
    讲座最后,大勇老师还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深层次解析了“要我学”“我要学”的底层逻辑,让大家更近一步明晰“要我学”“我要学”背后的原因所在,也更加明白如何去做、去爱孩子。一句话概括就是,“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
    总之,改变孩子,首先需要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需要学习。“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家长学院课程2023秋季学期最后一期到此结束,感谢华夏合伙人的积极参与,“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和谐发展”,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