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孩子的朋友圈│2024年度华夏家长学院课程第五期
2024-06-20 11:22:42
6月20日晚,2024年度华夏家长学院课程第五期在我校梦想馆如约而至。此次主讲团队为杨宁、张雷、张子翼老师,主题为《打造孩子的朋友圈》。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时代有两个世界:一是父母和儿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二是同伴的世界。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您了解孩子的朋友圈吗?他有没有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友谊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且听此次的主讲人杨宁老师娓娓道来。
唐代诗人王勃曾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也有诗云“青云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孩子需要朋友,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同伴还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同伴还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儿童友谊的发展要经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3~7岁),儿童尚不具备友谊的概念;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第五阶段(12岁以后),自主独立阶段。
那小学时期的友谊如此肤浅,一起玩就可以交朋友,家长是不是不用关注呢?完全不是。父母要早点鼓励孩子结交同龄小朋友,这样他们可以在实践中习得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法则,而不是仅听大人说该怎样不该怎样。
幼儿园或者一年级的小朋友还处于友谊发展的初期阶段,父母无需干涉过多,但可以引导孩子:问候他人、礼貌、分享与合作、倾诉与表达、友善解决冲突等。
孩子进入二年级,尤其是三年级之后,友谊进入飞速发展期,这一时期的孩子自我开始觉醒,对于同伴的渴望以及同伴的认可进入实质性阶段,孩子的朋友圈可能会出现两种问题。
问题1:空白的圈子。一部分孩子因为性格内向,社交能力较弱,所以在面对新环境时建立新的友谊比较困难,需要父母施以援手。虽然父母不能帮孩子找朋友,但可以给孩子一些指导,让孩子更加顺利地交上朋友。
问题2:出现“友情脑”。“友情脑”的常见表现:特别在乎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我认同感低;习惯讨好朋友,为了不失去朋友,不断妥协、让步,把对方的感受凌驾于自己之上;敏感、不自信,患得患失,容易出现精神内耗。
家长们还要谨防三个交友误区:你必须拥有一个朋友;陪伴过多,孩子没有独处能力;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或过度强势,或过度忽视等。
敲黑板!早点告诉孩子,与朋友交往的原则。
一、真正的友谊不需要讨好。真正的友谊建立在相互理解、共享兴趣和互相支持的基础上,而不是基于利益的交换。
二、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真正的朋友会理解你的立场,并不会因为你拒绝TA的要求而终止友谊,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是建立健康友谊的重要基础。
三、不替坏人保守秘密。每个人都有秘密,朋友之间分享秘密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友谊而违背自己的原则。
四、远离充满负面情绪的人。你的好意和真情,要留给值得的朋友,他们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你支持和帮助。
五、学会保护自己。与身边的朋友相处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远离那些让你做危险事情的朋友。
六、不断强大自己。一定要充实自己,始终保持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吸引优秀的朋友,与积极向上的人交朋友是很重要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交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社交状况和能力影响个人职业发展和家庭幸福,也影响个人对成功和幸福的感受。社交能力是孩子从小需要学习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也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用经验和智慧帮助他们打造健康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