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我认真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对自己今后的语文教学目标和方法有了更全面、更具体的认识和了解,可谓受益匪浅。作为刚从高段下来教中段的我,新课标提及的以下几点尤其具有指导意义。
一、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的读书与背诵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强调读书与背诵。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了新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新课标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读书与背诵。“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这是新课标里关于阅读评价的建议。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对优秀作品的诵读兴趣,让语文教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尺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新课标重视学生的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的规定有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体现了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这一板块的重视。
增加有关“识字、写字”的两个字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2500个左右会写”这个要求不变,但“会写”的字在各学段的数字有变化。概括地讲,第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量减少,第一学段减少200个,第二学段减少400个,第三学段则增加400个。
调整识字量。新课标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课标建议,在低年级阶段“先认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在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当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对识字教学的认识有变化。在课标(实验稿)“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增加了“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的提法。
高度重视写字教学。在课标(实验稿)里,仅是第一学段有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而新课标里每一学段都有这一条。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在教学建议部分,新课标增加了一段关于写字教学的建议,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求每一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规定,(在1-3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强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以上几点是我在接下来的中段教学中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方。
纵观新课标的整体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既要转变自己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不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践行新课标,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达成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培养目标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
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在课堂推进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带领学生多读课外书,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传承经典,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达到生活和语文的最大融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