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水培之旅│五年级跨学科探索

2024-07-01 08:57:09

当课堂中的绿豆种植

与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

碰撞在了一起

当植物的土培

与水培种植

碰撞在了一起

当生物与环境

碰撞在了一起

就有了五年级的植物旅行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劳动课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劳动教育要注重实践引导,在课本理论知识和劳动清单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掌握劳动技术。双减政策下开展常态化的劳动实践,落实五育并举,减轻学生负担,能让学生更多地亲近自然,增长见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感受收获的喜悦。
    新学期,我校五年级的师生们为了丰富劳动形式,利用走廊的公共区域,开展了水培种植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的“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一课是教授学生种植绿豆,第二课则是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利用对比实验对绿豆种子进行种植;学生在开展对比实验的过程中,探索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当知道了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之后,有了绿豆的种植经验,孩子们萌发了利用水培种植其他植物的想法。
    种植前期,科学老师在班级专门讲解了水培种植的相关内容。哪些植物适合水培呢?生活中最简单的就是蔬菜水培。大量的蔬菜都适合水培,因为它们主要以乳白色毛细根为主,用以吸收水分和营养;蔬菜生长的速度快、营养价值高、观赏价值也很高,不使用土壤还减少了污染和资源浪费。
    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内容后,孩子们准备种植。首先是区域的划分,通过分班探讨,把学校的水培区域分为了六个板块:郁金香种植区、风信子种植区、红薯种植区、土豆种植区、绿豆种子种植区以及生态区,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以不同的视角来探索不同的生长过程。
    郁金香和风信子种植区里,学生能体验植物的种球从生长到开花再到枯萎的整个过程。


    红薯种植区与土豆种植区便是让学生理解植物从变态根、变态茎生长发育的过程,原来植物除了能从种子发芽生长之外,也可以从根、茎开始。


    菠萝头种植区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于热带水果的好奇,让学生感受植物顽强的生命力。


    最后是生态区,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实践,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和谐。
    根据这六个区域的安排,美术老师带领学生设计了四个板块的展示区域:种子博物馆、种植体验馆、植物标本馆以及生态区。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DIY制作“绿植瓶”的吊饰、植物标本、手绘“植物名片”等,给水培区域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等待生长的日子里,孩子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去触摸,用心来感受,多角度观察,全方位记录。有的孩子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水培过程,有的孩子用植物生长记录表写下了植物每个阶段的重要变化。


    语文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开启了这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之旅。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每天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下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并用心感受植物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数学老师们依托五年级下册“图形的面积”相关知识,开展了水培观察记录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水培的生长,并利用本学期所学知识,对水培植物叶片面积的大小进行了估测。学生经历观察、采摘、描绘、估测、计算等过程,真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孩子们在水培过程中,对植物的成长过程充满好奇。精心呵护,仔细观察,关注其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心记录着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有各式各样的种子、有精美的植物名片、有学生自制的植物标本、有多姿多彩的种植手记,更有精彩的视频、推文以及论文的发表……让学生和老师们都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感悟。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培育一株生命,种植一个夏天,孩子们在探索水培植物的奥秘中,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感受生命的奇迹和大自然的魅力。水培项目还在持续,期待学生与自然有更深的接触。让知识扎根于课堂,让课堂服务于实际,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实际的探索,让我们一起在科学的海洋中不断地探索未来。